No title, no frame — 大一下W5, W6

vvvcw
Mar 28, 2022

--

(忙完記得補圖片~~)一不小心又變成雙週記事….我還是沒有把時間管理做得很好。這之中做了很多事情,感受反覆被提起又放下。其實會懷疑自己記錄每週是硬幫繁瑣生活尋找解釋空間,還是的確會越做越知道在做什麼,接下來應該要繼續做什麼呢?

這週我想分成互動、實作以及想法來說,不然有點太碎。

互動

關於人際,我發現週一中午其實是很自由快樂的時間,雖然每次都會忘記要上總經實習課,但相對我可以跟班上同學吃飯,也可以小小探險~上個學期都是跟同一群人吃飯,我也很喜歡跟著大家去吃好吃的,但會有點可惜於沒有彈性。這學期因為已經有很多大大小小活動把大家都切開了,所以基本上每週都會跟不同的人吃飯,這樣滿好。而且我也終於去吃了台科學餐!自助餐好吃便宜,也覺得那裡人的氣質跟台大不一樣。(那裡環境其實是我想像過的大學樣子)

第一次去港研讀書會,之前高中因為緊張還有大考沒能參加。本來是在討論資訊戰,但不小心歪樓成報導應該要完全旁觀恪守紀錄職責,還是參與當下同時幫助?後來的討論是在聊各系學術不在做什麼事情,還有盡力解釋我們奇怪的升學制度給意外撈到同系的香港同學聽XD 我想學會聽廣東話….

這週重測MBTI的結果竟然不是原本的INTJ,變成INTP了。於是我開始去查相關資料,準到好可怕。但也合理,我一直想調整對生活的彈性程度以及開放想法。今天(3/28)企管課老師說的要融化冰山的企鵝是組織裡危機意識特別強的人,感覺就是我啊哈哈。做自己覺得對的事,不用合群、有點安靜、喜歡觀察、記錄數據,但要怎麼再把這特質磨的更sharp一點就看自己啦:)老師今天還介紹A/B型人格測驗 大家應該都是A吧,都很逼自己,而且感覺管院同學都對這種剖析性格的測驗很有興趣呀XD

實作

這週接觸了一些酷東西….包含第一個NFT (from Tyra) 、註冊Discord、Twitter、心交(結果滑第二天還沒聊天就滑到朋朋嚇爛秒刪掉)除此,因為這學期有新課,所以也有新工具需要熟悉。像是上上週末花了幾乎一整天研究Google Sheet還有Java function。企業管理也需要小組個案討論,先看完個案之後每個人都會產生自己理解與建議,根據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人們不會做到最佳解,有滿意解就行了。同樣,沒有最完美的唯一解方,現實世界的問題從來不是選擇之後就能全盤解決,注意在哪個方面想達到什麼效果就好。還第一次去了數學老師的Office Hour….好讚好有成就感,我需要動力使飛輪效應讓我倒吃甘蔗….

英文課除了弄英文訪談(期中後要產出影片!),也花很多時間準備presentation,確定主題,再看書寫稿,因為高第有我120%的愛。至今不能理解為什麼兩點多才做完簡報但無比愉快的我….. 我介紹了最喜歡的聖家堂跟米拉之家,抓三個inspirations以及他做到的三個achievements。要把這些東西深入淺出讓各位理解好花腦力,光我自己抓重點連結內容就需要時間了,而群眾沒有去過現場,更沒有閒心想聽我在台上扯淡。所以我找了兩個拍內部裝潢、外部建築的clips以及聖喬治屠龍的故事。老師最後很喜歡報告,但我忘記不能看稿報告就沒拿A+了。說實話,我沒有很在意分數,有達到自己標準就足夠了,而且我也充實到自己~~超愉快!

想法、啟發

上週是我近期第一次可以認真上企管課,因為我退掉人類學旁聽了。感覺再撐下去,老師會煩我也沒辦法做到期望值。但我還是覺得這些經驗非常值得。它讓我更認識到「想像」的普遍性與現實性。在聽課之前,我對「想像」一詞的想像僅止於影視作品、文學,有些被他的虛構元素所侷限。看課綱時,我也不能懂說,為什麼這些主題都有辦法彼此連結、延伸。但是在討論民族主義與現代性時,我好被觸動。藉由解說文本架構,我有辦法去理解作者為什麼會這樣編排、放入時間的共時性、印刷主義來談共同經驗的建成,也意識到原來想像是建構認同與文化的很重要的成份。最後,我覺得之前毛毛說的,文化是世代傳承的集體記憶,很能代表我對想像的理解。

關於科技,就要來聊新創、NFT之類的東西了。我原本是束之高閣、敬而遠之的。契機應該是身旁環境擠壓(社團年會主題、實習機會開放連結到先前經驗等),讓原本在軌道外漂浮的我,也漸漸的跟著按時運轉。關於NFT,我還是不太了解,但至少我進群了,準備長期潛水XD 我蠻看好的,雖然跟加密貨幣非常不熟,可這是世界的必然趨勢,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慢慢適應。(扣到老二哲學!)

這週去參加YouthRock的新創職涯訓練營,讓我蠻改觀的是一個姊姊從大公司實習轉為正職去新創工作。額外問問題後,覺得他應該是比較保守的人,但評估好風險與機會就會往前邁進。我一直有一個業界人都很尖銳的迷思,因為都是先在社群上看到大家帥帥美美很有自信的個照,感覺很sharp(或很老)所以會想保持距離。可是實際接觸覺得不太可怕,他們也就是想要造成改變的先行者,可能有點好笑,也有點真誠吧,但不同的是他們有很多很多的勇氣與堅持。邊聽講也邊想了到底未來要怎麼安排,有輪廓了,等我。

我還看了一些影劇書籍,分述好了:

攻殼機動隊1995

是一部放到現在也毫不過時的電影,內容討論科技(機器人、網路)與人性結合的空間與界線會是什麼樣子。滿讚的,概念先行,但技術上跟現在還是不太一樣。應該會繼續追後續作品吧,可我沒get到女主性感的點…><

春光乍洩1997

好看去看。喜歡配樂跟劇情、場景,演員沈浸在表演裡而導演的努力讓整部作品看起來呈現出他最好的模樣了,還有各種水的意象。(港口、瀑布、燈、沖水之類)紀錄了影帝們年輕風範,鏡頭真是神奇的東西。(另外,Prolouge也很讚!)聽著張震沒怎麼變還是很有朝氣的聲音,還有張國榮梁家輝那些交融衝動與親近的爭吵,都會無比懷念八零時代的聲音顏色。

歡迎來到詩樂園2017

這部本來超級後悔去看,怕又失去一個朋友,映後讓我很改觀。作者超瘋,但要跳脫表面荒唐才能真正領略他對世界與自我經驗的關懷與照護。很多場景與劇情沒想過可以這樣做,有點像《美少年格雷與八卦新聞》。

當金蓮成熟時(瘋戲樂)

音樂與歌唱很好,劇情爛到笑。雖然他讓我噴錢,但終究是在wish list上又再打了勾。如果女性成長、反擊還是需要倚仗男性權勢,那好像也只是徒有其表、自我安慰。(但我有去北藝中心探險,月亮真圓)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

我以前很討厭看張愛玲,想說他人物怎麼都在講話沒有動作,描(沒用的)景一大堆。但或許是國文課讓我學會欣賞張文了。他劇情跟我想的不太一樣,花滿大篇幅在講主角於自己創造的小世界裡稱王,但卻沒發現現實生活中他們家是陷落的。而嬌蕊是有跳出循環的,我不知道他是喜劇還是悲劇,有些五味雜陳。

我們仨走散了(楊絳)

很有意思是在討論作者用夢中夢的手法寫作的原因。是彌補遺憾珍重再見,還是創造現實的否認空間,抑或是在混亂世界中嘗試找到一些秩序?你還是會覺得,這麼好的一代就這樣過去了(我真的好喜歡懷念以前不在的時代…..)

如夢之夢&江雲之間(賴聲川)

一樣是在討論夢中夢套疊N次,我看錯劇本了有夠笨。但還蠻有意思的,的確可以看蠻快。今天要討論~我總算明白江雲之間片名是怎麼回事了,之前每次看每次疑惑。喜歡我們組員的個別詮釋,還有之前之後的討論~

最後

可以看出我真的很INTP,想法超級發散XD 也蠻A型人格,這篇我是分兩天寫的,昨天睡前看到這篇專訪,最近一個喜歡的演員,昨天奧斯卡沒他好可惜嗚嗚,大家都去看《倒數時刻》(TTB)啦,我也要再去補蝙蝠俠了!

「當你奮鬥時才會成長,當你奮鬥時才會變得更強大。」 — 安德魯.加菲爾德

--

--